文章来源:铁岭市公安局
添加时间:2023年06月14日
阅读:
“你们放心,以后我们再不会因为这事发生纠纷!”调兵山市公安局中华路派出所内两村民握手言和,17年之久的邻里矛盾就此顺利化解。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022年以来,铁岭市公安机关聚焦基层基础建设,突出“派出所主防”职能,落实主防责任,关口前移强化治安要素源头管控,立体化构筑治安“桥头堡”,推进基层社会平安建设和公安工作现代化大幅提升。
创新警务模式,夯实社会治安防控支点
“我天天在这儿遛弯,总能看见这些小伙子们在这里巡逻,每天看到他们的身影,我心里就非常踏实安全。”经常在铁岭火车站站前广场遛弯的刘阿姨感到特别踏实。
“大抓基层、大抓基础”。铁岭市公安局以面向实战、面向一线为总体原则,以做精机关、做强警种、做实基层为总体思路,围绕重大活动安保等任务节点,启动“队所联勤”机制,建立“常态、专项、安保、应急”4种任务模式,科学调整社会面防控勤务等级,完善“1、3、5”分钟处置圈警力配备,同时推行 “三三制”警务新模式,加强机关民警下基层力度,提升警种部门与派出所联勤能力。
通过特警、治安、交警等警种和基层派出所联合开展拉网式巡查, 24小时屯警街面,下沉警力援派出所,强化一线处置力量,有效碾压违法犯罪活动空间,提升警情处置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扒窃、打架斗殴、酒后滋事案件同比大幅下降,群众安全感显著提高。
自“三三制”“队所联勤”等基层基础警务模式建立以来,基层活力被激发,有效破解了“警力不足、部门警种各自为战,基层基础支撑薄弱”等难题,推动了全市公安机关警务资源的高效整合和打击违法犯罪效能的大力提升。
运用“指尖警务”,构筑警民一体平安哨
“你别急慢慢说,孩子的情况信息和照片给我一下。”值班民警李秉锡、刘男问清楚孩子体貌特征,立即上报,市公安局指挥中心依托“公安、民政协同联动救助走失流浪人员工作机制”,将消息发布至9个工作群,群内人员纷纷扩散转发,前后不到一个小时儿童及时找到。
“骑车戴头盔,不要超载!”
“不明链接别点开,不听不信不转账!”
“大风天气,请大家注意防范森林火灾,家火野火一起防!”……
法治宣传、提醒告知、化解矛盾等警务工作融入了微信群,让群众“有事可以找警察、随时能够找警察”,为群众打造了“指尖上的警务室”“家门口的派出所”,实实在在地解决着群众身边的“大事小情”。
如今,微信群已成为全市派出所落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载体,安全隐患从预防、发现再到及时化解,社会治理人人参与,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在小小微信群中逐步建立民生警务。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全市派出所深入践行“百所千警连万家”活动,积极深入社区、村屯,不断密切警民关系,了解、解决群众所需所想所盼。目前,全市发动网格员1.6万人,建立警民微信群1.2万个,让警民关系在指尖心连心,着力打造警民联动零距离。
发挥群众力量,完善群防群治大格局
今年5月,清河张相镇两户村民因土地界线问题多次发生矛盾,为了将两家的矛盾从源头予以彻底解决,张相镇派出所民警联合镇司法所、村两委成员开展调解,以法理教育、情理感化、事理说服相结合的方式,劝解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并通过丈量,明确两家土地界线。在民警的沟通调解下,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表示不会再因界线问题发生争执。
全市派出所利用“八个一”群众工作机制、五张预警网,调动群防群治力量,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因一根垄、一道墙、一句话、一段情引发的积怨,有效防范了“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和个人极端案事件的发生。
“邻居之间因为点小事有纠纷,派出所民警总能第一时间赶到处理,只要有警察在,咱们村民心里非常踏实。”张相镇二台子村村民说。
今年以来,全市派出所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 完善矛盾纠纷常态化排查化解机制,牢牢树立“预防为先”理念,整合派出所、司法所等资源,积极推行“警司联调”,充分发挥一村一辅警“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打好“组合拳”,织密“防控网”。截至今年5月,铁岭市公安局实现了全市1176个行政村 “一村一辅警”全覆盖,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78起。